“巴中好人”贾芝华:“红军之乡”的拥军模范
彤盟汇据中国民生经济网消息: 被赞誉为“红军之乡”的巴中市通江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全县只有 23万人口,参加红军就有5万余人,全国解放时幸存仅20000多人,通江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贾芝华,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养长大,从小便有一股子绝不服输的精神,他凭着在外多年打拼,拥有了两家公司。虽然企业实力并不雄厚,但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了拥军事业和公益慈善。
心系国防 拥军成为坚守的承诺
“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够安心创业、安居乐业,有防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保卫国家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做实业的生意人看重的都是个人利益,而贾芝华却倾情于拥军事业,他的一番话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感想:“作为企业在安定环境中获得了红利应该让部队官兵分享。拥军没有前方后方,不分兵种和地域,所以,爱国拥军是我坚守的信念和不变的承诺!”
贾芝华把官兵们的辛苦看在眼里,把他们的需求记在心上,有一次在慰问驻地官兵时由于天寒地冻,他看到一位新兵脸色苍白,便买来“暖宝宝”给每个战士送一个;某高山雾气深重,驻地部队长时间见不到太阳,他就送去了烘干机;川陕地带偏僻难行,他便给某部送去了户外登山鞋…… 巴中某部图书馆急需一批图书,贾芝华第一时间送去价值3万元的图书;通江县人武部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电脑,他当即购置了5台;得知某分队官兵书法氛围浓厚,他将一批名家碑帖送给大家,他便成为了文化拥军的代名词。
这些年来,贾芝华几乎走遍了所有驻地军营和军烈属之家,为了给官兵们多创造一些和家人相处的机会,贾芝华就与部队沟通,结合军人荣誉工程,组织“练兵先进个人”家属赴西安等地开展亲子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建立了军民鱼水深情。他用行动温暖官兵的心视他如亲人,亲切的称呼他“贾哥”、“贾爸”,还有的叫他“贾爷爷”。
贾芝华每年把对优抚对象的慰问纳入捐赠活动重点雷打不动;每年慰问部队野训、野外演练雷打不动;每年八一、春节慰问部队官兵雷打不动;每年支持好军嫂创业雷打不动;每年企业全力支持退伍军人安置雷打不动;每年到部队开展文化拥军雷打不动。以前拥军没有固定模式,就是这“六个雷打不动”成为铁的承诺,推进转变为常规化。
爱国拥军 打造“联合舰队”形成“拳头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贾芝华感到拥军意义的重大,但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萌生了与身边的企业家联手的念头,打造一个新时期的拥军“联合舰队”。于是,他向企业家发出倡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联系的30多家企业全部报名加入了拥军行列。
贾芝华向巴中市双拥办、巴中军分区及通江县人武部、民政部门领导汇报,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公司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同时将爱国拥军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年度工作安排、年度财务预算、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拥军得到了省、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一致认可。
国无防不全,民无兵不安,企无军不发。为增强公司干部员工的国防观念,贾芝华在通江爱心协会和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采取请进来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走出去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组织公司员工到部队过“军营一日”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走进军营接受军训,到纪念馆举办教育活动,到王坪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家受到了爱国主义与国防现代化的震撼与熏陶。
每年“八一”、春节等节日,贾芝华都要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去部队看望战士们,每年部队冬训期间,公司备齐猪、羊、大量蔬菜和水果分多路奔赴冬训场慰问。2013年,贾芝华发起对部队官兵困难家庭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300多名企业家与家庭困难官兵结成帮扶对子,仅他一个人就帮带了21名官兵。对于军嫂创业,他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他用企业家自主创业的历程,激发军嫂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并扶持80多名军嫂自主创业。
随着公司事业的不断发展,每年老兵退伍时,贾芝华都提前到县人武部、民政局联系,主动要求接收退伍军人。2015年,公司实现产业多元化集成化改造,扩大产业规模时,贾芝华把“军转干部优先,退伍军人优先”列为重要录用条件,并把招聘广告发到驻军与人才市场,向退伍军人敞开企业大门,把每年招工名额的30%留给转业退伍军人。如今,在他的企业中,烈军属和退役士兵已占员工的三分之二以上。多年来,热心为烈军属和退役士兵提供创业、就业方面的帮助,87人已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2009年底,曾在某部担任驾驶员的屈照滨退伍还乡后,辗转几家用人单位没着落,贾芝华得知情况后,立即指派公司人事部门对他进行了考察,小屈凭借在部队获得的“红旗驾驶员”证书,被安排到公司开小车。目前,公司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有20余人,而且企业的中高领导层中,就有15名是复转军人。
贾芝华,一位在改革大潮中搏击商海的民营企业家,用他的淳朴爱心、如磐信念和行动,贴心国防后备方阵,热心拥军优属,为革命老区巴中市企业拥军树立了一个榜样。
光荣使命 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川陕革命根据地王坪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的烈士陵园,贾芝华接到烈士陵园的建设工程,2011年8月进入工地,一住就长达近两年,坚持每天在施工现场督促、查看工程度、质量,安排管理人员,协调施工事宜,建设中大小的事必须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当空,还是冰天雪地,每天刚刚露出一丝晨光的时候,贾芝华就早早起床,顾不上吃饭,就要先到施工点走一趟,看看进展情况,每天来来回回至少要走10余公里,鞋子都磨破了好几双。夏天,建设中的王坪,酷暑难耐,他顶着炎炎烈日不知疲倦地奔波各个工地之间,他把心血全部用到了陵园建设中,他变黑了,整整瘦了24斤。
2011年11月,王坪建设正酣,为了保证工人们夜晚施工安全和工程的质量,贾芝华常常是通宵达旦坚守。下雨天,散葬墓区施工现场像沼泽地,有一次,他穿着水鞋查看工程情况,结果一脚踩下去, 厚厚的稀泥淹没到了膝盖,鞋子都拔不出来,干脆就光着脚在墓区四处查看,原本未痊愈的感冒加重病倒了,劝他进医院治疗,他却说他没事能坚持。
“驻扎在王坪近两年时间里,我觉得唯一愧疚的就是我的家人。”当贾芝华谈到理想时,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唯独谈到家庭时,他的眼里便是泪水盈盈、无限愧疚,因为家中的事只能由妻子一人全部承担。贾芝华很少回过家,即使找点机会回趟家前脚刚到家门口,突然一个电话马不停蹄又返赶回工地。他十分动情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这块红色的土地给予巨大的关怀,我们不能让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先烈寒心,尽快建好烈士陵园才是最大的事,与这比起来家事箅不了什么。”
2012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中评为修缮及竣工开园活动工作先进个人。
帮贫扶困 助力红军之乡发展
火炬镇是通江县当年发展红军最多、优抚对象众多的乡镇之一。在该镇苟家坝村和毗邻杨柏乡天坪寺村,人们说起给村里修公路、办产业,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说出贾芝华的名字。作为出身在这片土地上的男子汉,他凭借个人的勤劳和智慧干出的一番事业,致富后不忘红军之乡的建设,帮助乡亲们走出大山,帮扶慰问困难群众,为贫困儿童募捐。
2014年2月17日,通往苟家坝和天坪寺村的道路建设同时开工,两条均长3公里多的路要跨越近800米的高程,很多地方直接是从山崖上硬凿一条路来,架桥、打涵洞、砌堡坎、抗滑桩、抗滑墙、横纵向排水沟等难度极大。
经过近9个月的艰苦奋战,一条宽8米、长3.21公里、连接302国道至火炬镇乌羊观的平整泥碎路顺利贯通并交付使用,而另一条长3.05公里的302线到风垭子村的道路也在同时推进,又是3个多月拼搏投入使用。
据火炬镇党委书记肖前炳介绍,这两条路的修建耗资巨大,仅“陡嘴子”路段的防滑墙就花了70多万元;硬化宽8米的路面500米、宽6米的道路600米,两条道路贾芝华无偿投入了资金830余万元。贾芝华说,让红军之乡彻底告别贫困的日子也是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有着双拥传统通江县,先后六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报国、反哺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贾芝华就是其中的先进典范。
贾芝华还是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当选巴中市第三届政协委员,通江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2013年来连续被通江县爱心志愿服务社评为优秀志愿者;2014年荣获巴中市政协“履职先进委员”称号;2015年获通江县“回乡创业先进个人”;2016年被巴中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巴中好人”,2017年,被四川省慈善总会表彰为全省慈善人物。(王诸德 赵勇灵 汪少帅)
免责声明:彤盟汇(www.tmhhtx.com)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彤盟汇(www.tmhhtx.com)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彤盟汇(www.tmhhtx.com)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彤盟汇(www.tmhhtx.com)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合作洽谈,活动举办,稿件发布.您若对该稿件有任何怀疑或质疑,请立即与彤盟汇:www.tmhhtx.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联系。彤盟汇(www.tmhhtx.com)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