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荒漠沙海变生态农庄
游客在农庄中游玩
姜海燕和韩建军夫妇
游客在农庄小憩
彤盟汇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提到沙漠,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一望无垠的荒漠景象,但就在中国第二大沙漠——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竟能瞧见一座生态农庄:万亩胡杨林从沙海中长出,风穿过树林的呼啸声像是海面掀起了滔滔浪潮。
在这片大漠上,一对夫妻数十年苦心种树和改造环境,建成了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的“超大型”生态农庄。
植绿锁沙 沙漠复绿
农庄的主人是姜海燕和韩建军夫妻,两人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种植了8000多亩林地,养活了杨树80万株,保护了次生沙漠植被50万余株,使10万平方公里沙漠变成了绿洲。
古尔班通古特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野猪出没的地方”,不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植被茂盛、生机盎然的绿地。然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行为导致当地土壤荒漠化,地下水水位下降,古尔班通古特最终演变成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1998年,兵团改制恰逢林权改革,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姜海燕和丈夫承包了1000亩土地准备种植棉花。然而风沙的侵扰与打击让他们前前后后共失败了6次,直到2003年,越挫越勇的他们才在沙漠中赚到了第一桶金。他们意识到:要想真正改变生存环境,植绿锁沙是关键一步。
姜海燕总结了早期种植棉花的经验教训,结合利用兵团里先进的滴灌技术,在千亩棉花地旁逐步展开沙漠复绿的浩大工程,并且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和兵团人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来。
胡杨林下 发展旅游
在沙漠治理工作中,姜海燕夫妇探索出一条以畜牧业、种植业、旅游服务业、林下经济的发展增加效益反哺生态再治理,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途径。
数万亩杨树长成十几米高的防护林,不仅抵御了漫天风沙,还成了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于是,姜海燕夫妇依托数万亩胡杨树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姜海燕告诉笔者,“生态农庄就是一个小型的田园综合体:一产林场为基础,在林地里套种苜蓿、紫花生、山药、紫薯;二产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不光加工有机农副产品,还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大规模种植葡萄,做成品牌葡萄酒销往全国甚至世界;三产是利用特色农庄和葡萄酒庄开发旅游等服务业。”
如今,随着生态农庄的建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别致的沙漠“冰与火之歌”——数百亩扶郎花海和近万亩胡杨林海,搭配一望无际的沙海,形成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视觉盛宴。
2017年,军燕生态旅游休闲农庄升级为4A级景区、累积接待游客量高达数百万人次,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姜海燕的丈夫也享有全国林业战线劳模、全国模范致富带头人等荣誉。面对如此殊荣,姜海燕和韩建军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情,“如果非要说得特别一点,那就是我们更能坚持而已。”
免责声明:彤盟汇(www.tmhhtx.com)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彤盟汇(www.tmhhtx.com)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彤盟汇(www.tmhhtx.com)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彤盟汇(www.tmhhtx.com)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合作洽谈,活动举办,稿件发布.您若对该稿件有任何怀疑或质疑,请立即与彤盟汇:www.tmhhtx.com,15637082188(同微信)联系。彤盟汇(www.tmhhtx.com)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